新闻公告
  • 上海交大郭益平课题组在钙钛矿铁电体的缺陷偶极子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益平教授课题组在缺陷偶极子调控铁电材料的极化与应变行为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eciphering the Effect of Defect Dipoles on the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strain Behavior in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s”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4c03042)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上。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在压电传感和驱动、电光调制、介电储能、非易失性存储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点缺陷或缺陷偶极子的引入和调控可以改善钙钛矿

  • 全球首款基于超材料的3D打印骨骼植入体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顾剑锋教授团队、钟豪章博士领衔研发的全球首款基于超材料的3D打印椎体融合器成功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510(K)认证,编号为K232996(图1),标志着这一创新科技在医疗器械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作为全球首例基于超材料设计的人造骨骼植入体,该突破性技术不仅展现了超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更为骨科植入物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自2021年初起,团队开始将超材料技术应用于椎体融合器植入体(即人造骨骼)的设计与研发,旨在通过优化力学适配性,改善植入体与患者骨骼的相互作用,提升植入

  • 吴国华教授团队在变形铝锂合金强塑性协同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吴国华教授团队在变形铝锂(Al-Li)合金强塑性协同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Achieving superior strength-ductility balance by tailoring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shearable GP zone of extruded Al-Cu-Li alloy”为题,发表在国际塑性力学顶级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上。上海交通大学吴国华教授和童鑫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徐轩曦为第一作者,江苏大学汪存龙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

  • 黄富强团队在新型一维纳米线合成及钠离子存储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富强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long K0.5Mn0.75PS3 Nanowires Tailored by K-Ion Scissors for Extraordinary Sodium-Ion Storage”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DOI:10.1002/adma.202408963),上海交通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生涂雪洋、博士生徐恒越与硕士生潘友探。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黄富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方裕强副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毕辉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

  • 上交大材料学院黄富强团队在一维铁电材料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富强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在铁电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bove-Room-Temperature Ferroelectricity and Giant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in 1D vdW NbOI3”为题在线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7249)。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研究员方裕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跃、中北大学杨牛壮、南方科技大学王刚。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黄富强教授、哈

  • 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团队开发增材制造智能阻裂超结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浩伟教授团队在增材制造结构设计方向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Damage-programmable design of metamaterials achieving crack-resisting mechanisms seen in nature”的论文(doi.org/10.1038/s41467-024-51757-0),该工作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Minh-Son Pham教授团队以及香港大学陆洋教授团队联合完成。研究团队基于机器学习发明了一种具有裂纹编程能力的新型超结构元胞,不仅实现了奇异的三维裂纹可编程控制,还首次将自然材料的多种阻裂机制引入到

  • 智能化焊接完整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高质高效生产!

    智能自动化焊装生产线是当今制造业领域的热点和趋势之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在焊装生产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和竞争优势。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为了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高效率智能焊接装备的需求,上交大徐州新材料研究院引入上海交通大学20余年激光焊接工艺研发和装备研制经验,助力企业制造技术转型升级及“智改数转”目标的实现。智能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高度自动化智能自动化焊装生产线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了焊接工艺的高度自动

  • 检测能力再提升!我院实验室顺利通过CMA迁址及扩项现场评审!

    上交大徐州新材料研究院实验室顺利通过CMA扩项现场评审,此次迁址和扩项共计26个方法标准36项参数,涵盖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成分分析以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为我院实验室面向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检测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CMA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中国计量认证/认可)的缩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及可靠性进行的一种全面的认证及评价。本次评审专家组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派,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共有10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西南软创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