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介绍
发展历程
组织体系
人才团队
荣誉资质
企业文化
精彩剪影
行业前沿
院内新闻
服务方向
研究方向
重大成果
企业孵化
中心概况
实验室
仪器设备
送检流程
资质认定
联系我们
开先河,兴学图强
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东方 MIT”。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今日之上海交大,学科齐全、名师荟萃、学子数万、成果迭出。
20世纪50年代,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迁至西安,以坚强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今天,五所交大源于弘学一脉,校园内的“思源”碑,正是交大人将家国情怀融入血液的真实写照。
交大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从杰出军事领袖蔡锷、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到曾任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的江泽民,从科学大师茅以升、张光斗,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元 勋钱学森等。截止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有59人当选两院院士,为我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育栋梁,储才兴邦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月球背面首次留下“人类行走”足迹。
创一流,科研强国
上海交大科研助力中国梦,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多个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名单,是交大特色级优势学科。近十年来,培育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超过110人次。 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国家级科研基地4个、省部级基地6个及学院学科交叉中心7个。
兴材料,躬行实践
交大材料学院不断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安全科技材料、材料加工制造与装备、轻质化材料、高性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交大人研制的高性能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为“嫦娥四号”构建“金刚不坏之身”,为“玉兔二号”打造“超级风火轮”,表现抢眼。
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为“蛟龙号”潜水器研制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矢量推进器, 重量仅为相同形状铜制推进器的1/5。
徐州(上海)合作发展恳谈会暨上海徐商峰会
双方互访,对接需求
上海交大材料学院赴徐州市高新区考察
徐州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赴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徐州市领导徐大勇、冯其谱、季培东带队赴上海交通大学参观 考察,并与学校党委副书记顾峰等领导座谈交流
达成共识,项目落地
考察团一行来到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党委书记 单爱党详细介绍了学科建设、创新成果、技术应用等方面情况
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研究院正式签约落地
上交大(徐州)新材料研究院以“解决新材料产业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为初衷,继承交大爱国主义精神,贯彻习总书记“关键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走一条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的要求, 以“思源致远、砥砺创新”为主旨,在徐州市高新区中国安全谷应时应运而生。
明目标,应运而生
思源流,砥砺创新